为什么作业指导书形同虚设?头疼!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企业管理交流 』
一名生产主管,常常面对如下问题:
结论是:管理不到位,员工执行力差 今天抽点时间,剥一剥这类问题,到底是什么鬼,让员工宁可顶着大额罚款,冒着张榜批评的风险来违规。以作业指导书为例,梳理了几个问题: 01 为什么会有管理流程,管理规定?
02 回到问题本身,作业指导书是什么鬼?
03 员工为什么不按作业指导书执行?
04 为什么违规行为屡罚不止? 从根本上讲,员工觉得作业指导书真没什么卵用,你懂得,迫于淫威,所以才有了执行扰乱环节,即使经常见到罚款,也会偶尔搞忘。 我没有什么新的观点,我讲讲我见到的一些事。 【案例】作业指导书是如何写出来的? 有一次加班,我见到办公室的几个同事,加班2小时搞定一套作业指导书,然后固有流程:签字/打印/下发/执行,工程师任务完成,本月项目奖金又能提升几个点。 这就是一份作业指导书的诞生过程,有时候会问自己,这样的闭门造车真的好吗?常常出现图文不符,参数和实操不符,询求原因:参数是根据研发的技术文件定的,不符合暂且也不能改,所以参数不符;图片是复制粘贴的,有些忘记删除了,有些目前还没有图片,所以就图文不符,想想也是个挺滑稽的事情。 口口声声说要按作业指导书执行,闭门造车的作业指导书指导性怎么样?想想也能明白结果。员工不按作业指导书执行,除了教育和稽核,真该思考一下,这作业指导书有什么卵用?白白浪费了工程师和稽核者时间(无根之萍)。 建议思考以下几个问题:
目前的工厂管理,管理对象更多针对的还是员工,流程的骨子里还是阶级意识,是上层管理者对下层人民的管控、监督、惩罚,体现的是管理层级的“权威”。什么客户意识,服务意识,其实目前还有点远,也有点扯。 05 想测试一下你们公司是不是阶层式的管理吗?
是不是瞬间感觉回到了封建社会?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破除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障碍,那么执行也只是个笑话,不仅仅是作业指导书,设备点检表,其他类管理执行道理是相通的,这是意识问题,对抗的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阶层意识,怎么可能说变就变成服务意识了。 服务意识是什么?就是能站在操作者的角度上想问题,比如设备点检表,除了要求点检哪些内容,是不是也要考虑下什么方式能更利于操作者执行?更不容易出错,就是这种心态和出发点。 意识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,对于工程师要求确实有些苛刻,但是做为管理者,必须在这方面有所坚持,这是我的观点。 该文章在 2025/1/13 10:54:40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